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煌  张静雅  龚苏晓  许浚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2015,46(24):3617-3622
对中药五味中"酸"味的概念、功效内涵、来源以及与药性理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纳。阐述应用电子舌仿生技术及化学分析手段进行酸味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模式,提出酸味的表征方式及其物质基础拆分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酸味中药的临床应用与配伍规律,为酸味药性的表达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4次,每次1 h、料液比为1:20。结论: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得到的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103.55 mg·g-1。  相似文献   
3.
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多病共存逐渐增加,冠心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慢病,积极探索对其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中医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认知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而随着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认识的不断深化,“瘀”与“毒”对两者并病的影响越来越得到学界关注。中医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具有共通性,“异病同治”理论为中医临床辨治病机相同的不同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符合现代医学对多病共存整体性和个体化的防治原则。基于此,本文系统提出了“瘀毒互结”为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病因病机,探讨了活血解毒方药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酰胺代谢,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抑制细胞焦亡、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分裂和调节DNA甲基化等方面异病同治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和认知障碍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病患者继发认知障碍是老年人群的常见并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影响长期生存质量,心血管病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脑灌注不足,脑部病变,继而引起认知障碍,心血管危险因素也会增加患者继发认知障碍的风险,积极寻求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尤为重要。中医基于“整体观念”提出“心脑相通”,心脑相通共主神明,心伤可累及脑,导致神志异常,是心血管病继发认知障碍的病因。后世医家基于“异病同治”和心脑相通,提出“心脑同治”。“心脑同治”包含两种含义,一为不同疾病归同一病因病机,可用同一方法治疗;二为异病共存,针对相同危险因素进行治疗。该文系统探讨了心血管疾病继发认知障碍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心脑同治的防治策略,认为气血不足是基础,瘀毒互结阻脉、损窍是关键,调畅气血,活血解毒通脉、通窍为其主要治法,以期丰富“心脑同治”的理论内涵,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继发认知障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以中医基础理论指导、通过睡眠认识人体身心状态的方法.方法 以一种自然睡眠检测技术为平台,通过对2 000余例受试者睡眠检测数据和临床资料的分析,提出睡眠周期反映经脉循行的假说,并初步探索夜间睡眠参数趋势中的气血阴阳信息.结果 睡眠周期是睡眠过程中气血依时辰在不同经脉间循行的表现;经脉或相关脏腑的疾病状态下,睡眠的周期性以及睡眠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夜间睡眠过程中的心率、呼吸率等动态变化同样反映了阴阳的交替、推移.结论 可将睡眠过程参数判读作为中医辨证手段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中成药说明书内容思考用药安全性及药学服务的开展,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我院应用的具有国药准字Z的324份中成药说明书(包括16份注射剂),以国家法律法规为标准,逐一核对其中的项目是否完整,每一项下的内容是否具体。结果 324份说明书中,63份有不良反应内容(19.44%),118份有禁忌内容(36.42%),239份有注意事项内容(73.17%),3份有相互作用内容(0.93%),2份有临床试验(0.62%),45份有药理毒理(13.89%)。结论中成药说明书项目不够完整,内容不够规范。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药学服务,应加强管理力度,不断完善中成药说明书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贾茗雯  李军  张会川  李文龙 《光明中医》2016,(22):3256-3258
介绍张会川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经验。PF早期多营卫失和,肺失宣降;中期多痰瘀互结,中气不足;后期多气阴两亏,气虚血瘀;临证分为肺失宣降型,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针对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分期辨证采用补气与化瘀并用的方法,病证结合,提高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郭婷  李志峰  黎元元  王卓月 《广东医学》2016,(17):2666-2668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研究中肝硬化患者中西药物联合用药特征。方法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为肝硬化患者35984例,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肝硬化患者临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特征。结果患者性别分布,男25260例(70.20%),多于女8532例(23.71%),男女比例为2.96∶1;年龄分布以45~59岁区间的患者最多,14172例(47.75%)。临床常用西药类别为保肝降酶药、利尿药、免疫调节药、电解质调节药、促凝止血药等;使用最多的西药为还原型谷胱甘肽(53.79%);临床常用中药类别为清热利湿剂、祛瘀散结剂、清热解毒剂等;使用最多的中药为复方茵陈注射液(16.71%)。关联规则显示常用中西药联合应用方案为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茵陈注射液+苷泰胶囊。结论肝硬化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以中年为主。药物治疗方面,使用最多的西药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中药为复方茵陈注射液;保肝降酶药与清热利湿药联合使用是最常见的中西药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郭婷  程豪  林谷风  王连心  黎元元 《广东医学》2016,(14):2180-2182
目的:分析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细辛)治疗冠心病的人群特征及合并用药方案。方法通过全国2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 HIS)数据库中使用灯盏细辛且主要诊断为冠心病的1422例患者用药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分析,分析使用灯盏细辛的冠心病患者一般信息、合并疾病、常用联合用药。结果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42∶1);年龄以老年人为多;冠心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基础疾病;常见联合用药可分为七类:抗血小板治疗药(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改善循环药物(前列地尔);使用联合用药方案灯盏细辛+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的患者临床治愈率较高。结论灯盏细辛临床常见联合用药方案符合冠心病临床指南,也需要注意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与骨骼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老年人平衡能力与跌倒的相关性以及跌倒的其他相关因素。方法:于2005-09/10调查北京市方庄地区60岁以上能够独立行走的老年人140名,男62名,女78名,男性年龄60 ̄79岁,女性年龄60 ̄77岁,均知情同意。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骨密度测量和平衡能力测试。①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饮食、运动、健康情况和跌倒、骨折情况的调查。②测量左手桡骨骨密度。③平衡能力包括直立、单脚站立、行走步态、起立和行走、串行和列行步列检查以及握力检查。并分析老年人跌倒情况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40名调查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的跌倒发生率比较:过去3年内,跌倒发生率男性为35%,女性为44%。②调查对象的日常生活习惯与跌倒情况的相关性:男女饮用牛奶量和年数以及家务劳动时间与跌倒次数、骨折次数、骨密度均无相关性(P>0.05),而过去和现在的运动时间与跌倒次数、骨折次数、骨密度都呈显著相关性(P<0.05)。③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与跌倒情况的相关性:男女的各种疾病患病率与跌倒次数无相关性(P>0.05),跌倒次数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④调查对象的平衡能力指标与跌倒情况的相关性:闭眼时单腿直立时间、行走步态、从椅子上的起坐情况、串行和列行的完成时间、左右手最大静态握力与跌倒次数都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相当高,主要原因为平衡能力减弱,而与骨骼强度的相关性不大,提示老年人应加强协调性的锻炼和训练。另外,女性跌倒率高于男性,提醒女性应进行有目的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